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四川外国语大学师生热切关注全会盛况,热议全会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锚定航向、接续奋斗,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川外力量。
校长 董洪川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的“十五五”发展蓝图振奋人心,特别是“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新时代外语院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川外作为扎根西部、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新时代外语院校,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强担当推进改革发展和“十五五”规划编制;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布局,深化外语与区域国别、国际传播、数字经济等交叉融合,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广度深度,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本领的涉外复合型人才,切实担当起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使命。我们将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把全会精神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努力开创学校建设发展的新局面。
党委保卫部(处)、副部(处)长、秀山县隘口镇东坪村驻村第一书记 范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了蓝图。“十五五”时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全会强调坚持人民至上,这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始终把村民的冷暖放在首位,全力解决他们急难愁盼问题。宣传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让党的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同时,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凝聚群众力量,带领村民参与到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治理工作中来,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将全会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架好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在乡村一线展现担当,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规划与评估研究院院长 彭江: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学校科学谋划和精心实施“十五五”规划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式现代化和强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的五年,也是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外国语大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十五五”期间,学校高质量发展要开创新局面,必须以“六个坚持”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办学治校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坚持人民至上,让改革创新成果惠及全体师生员工;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双一流”“新文科”“数智化”建设为引领,不断提升服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动能;坚持产教融合,统筹校内外资源,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意识形态和校园安全防线,为建成高水平外国语大学提供坚实保障。
德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黄科:
“十四五”取得的巨大成就振奋人心,“十五五”擘画的发展蓝图催人奋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组织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讲、宣传,使全党全社会领会好全会精神。德语学院将把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入挖掘“十四五”不平凡历程和“十五五”科学规划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用发展成就讲好生动的中国故事,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积极引导学生把“小我”融入“大我”,勇担民族复兴使命,为乘势而上顺利实现“十五五”各项目标任务,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青春力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将立足自身岗位,做到敬业爱生,时刻不忘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做深做实做细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传播者,做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彭雪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观点、新论断,这为提升思政引领力提供了鲜活生动、直抵人心的素材。作为一名外语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我将第一时间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讲好新时代伟大成就背后的学理、道理和哲理,又要“讲准、讲深、讲透、讲活”擘画的“十五五”发展新蓝图,引导青年学生厚植挺膺担当意识,筑牢“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理论根基。
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教师 万凌霄: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作为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的青年教师,我深感身处时代前沿,肩负着“教”与“研”的双重使命。在科研探索中,我将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紧密围绕制度型开放、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前沿议题,立足中国实践沃土,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在教学育人中,我将把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和“十五五”规划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通过案例更新、专题研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洞察时代脉搏、树立全球视野、厚植家国情怀,培养他们成为既精通国际规则、又心怀“国之大者”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党委宣传部理论课副科长 李超: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构建理论宣讲新模式新路径,开展青年化、分众化、互动化、通俗化宣讲,搭建微报告、微阵地、微视频宣讲矩阵,以“小切口”诠释“大道理”,建强做大校级理论宣讲品牌,用好“环川外”红色资源,讲好“多语种”中国故事,营造联学共讲的浓厚氛围,真正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研究生 谢陪陪: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意义重大,催人奋进!全会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系统部署,既为我们深化理论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也赋予了我们这一代青年学子的特殊使命。身处外语院校,我们拥有“外语+理论”的独特优势。这要求我们既要扎根中国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又要胸怀世界眼光,充分发挥多语种优势,在跨文化交流中精准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故事。未来,我们更应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努力成为既懂理论又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新征程上,展现马院学子的责任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翻译学院2022级本科生 柳湉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这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美国对中国国家授时中心的攻击事件来看,其本质是对我国“时间主权”的挑战,而“时间主权”只是众多主权安全领域的一个缩影。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大学生不仅是知识的追求者,更是国家安全的守护者。我们应以党的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不断提高自身的国家安全意识,从“时间主权”到经济、文化、网络、生态等全方位的安全领域,做到心中有数、肩上有责。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筑牢国家安全防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