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举行第十次集中学习会。重庆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第二十四组李杨,校领导及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成员参加会议。党委书记邹渝主持学习会。
学习主要分为集中学习和交流研讨两个阶段。
在集中学习阶段,邹渝领学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的回信精神。苟朝莉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陈敏尔书记在6月7日市委常委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时的讲话。
邹渝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外语院校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殷切期望,为外语类院校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作出了战略擘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外语院校既大有可为,更应大有作为。我们要深刻认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纳入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立足国家大局,结合重庆实际、川外实际,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川外人的贡献,让川外声音传播得更响亮。
在交流研讨阶段,与会人员围绕国际传播视野下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重庆非通用语学院建设、国际传播学院建设、国际传播学术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交流发言。
严功军就国际传播视野下的人才培养作交流发言。他认为,新时期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对接国家对外战略,倡导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全球化转型趋势和世界格局变化,适应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核心仍然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川外将全力以赴推动学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为新时代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人力支持做出积极贡献。
王仁强以国际传播视野下的学科建设为主题,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分析了我校下一步的发展路径。他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为重要的沟通工具,外语人才不仅要看到语言的工具性,更要成为文化的阐释者和构建者。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全方位发挥语言的作用,这也是外国语大学的责任和担当。
祝朝伟围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贡献川外力量”这一主题,从三个方面就加强国际传播学术平台建设、重庆非通用语学院建设进行了阐释。一是对接国家战略,加强国际传播学术平台建设;二是对接国家战略,加强非通用语专业建设;三是争取外部支持,助推学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苟欣文围绕重庆国际传播学院建设作交流发言。他认为,重庆国际传播学院要立足服务国家传播的国家战略和区域对外传播的需要,紧密围绕重庆市国际传播的需求,有效开展国际传播、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高端国际人才的培养,推进川外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多语种优势与国际传播学科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
郑白玲分析了我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并提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师资队伍的发展对策。她指出,我校不仅是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国际传播学科建设与研究的基地,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全面阐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李彦从用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国际传播能力培养铸魂、以丰富的校园活动为学生国际传播能力培养添力、完善实践平台为学生国际传播能力搭台三个方面,就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和培养学生国际传播意识、素养和能力进行了阐释。
苟朝莉从坚持以我为主、坚持融通中外、坚持以理服人、坚持以情动人、坚持目标定位五个维度介绍了提升外宣工作国际传播力和话语权的策略。她表示,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要讲话为理论遵循,在市委市政府对学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践行川外使命和责任,深入开展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真实立体传播新时代中国形象。
邹渝在总结中肯定了会议的学习成果,并就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背景下外语院校的使命和任务提出四点建议:我们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夯实国际传播能力根基;要释放体制机制活力,凝聚国际传播工作力量;要提升研究智库效能,健全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要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拓展国际传播合作空间。他强调,要提高站位,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办好国际传播学院,通过打通硕博连读等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国际传播能力的人才;要整合资源,多方联动,统筹各方力量,培养国际传播人才。